分類
家長園地

小朋友被取笑被欺負,家長要如何處理?

小朋友被取笑被欺負,家長要如何處理?

資料來源:心理治療師李偉堂

現在全面復課,小朋友有更多時間與同學相處。 有時候在學校裡小朋友可能會被取笑或被欺負,當他不懂抒發這種情緒,可能會作出一些反擊行為,更可能會引來老師誤會。

例如一班小朋友在玩,其中有小朋友因做得不好而被取笑。就在這一刻,這個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怎樣承擔這種被人取笑或欺負的感覺,於是當有機會孩子會推他們或會踢東西,甚至會躺在地上大叫。就在這時候老師來到的時候,見到這樣的場面,很自然就會覺得問題在這個小朋友身上,便會教導他,跟他訓話。但事前發生的事,老師卻未必留意得到。

小朋友在面對被欺負或被取笑的情況下,他不懂得如何舒緩這刻的心情,也成為了很多家長一個頭痛的問題。其實很多時小朋友在生活中被欺負或被取笑,通常第一時間都都會找父母安慰。如果這時父母能適當地安慰他,例如他被人欺負,他會跟媽媽說:「媽媽,他們取笑我。」如果媽媽能在這刻安慰孩子的心情,例如拍拍他,跟他說:「是呀,有時候有些小朋友是會這樣,不要緊的。」其實這刻是一個關鍵的時候,孩子會將這一種安慰的感覺,內化在內心中。

而當小朋友回到學校再被人取笑時,由於之前得到父母的安慰,於是他在這刻就算被人取笑,但也能安慰自己或者甚至不理會別人的取笑,繼續玩或做自己的事。於是少了很多不必要被老師的誤會,以為他在搗蛋、推人、踢別人的東西或大叫。當然另一方面,如果老師能夠適時問小朋友整件事的前因後果,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讓小朋友將內心的怨氣舒發出來,令他們心情平靜一些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靜觀也有助穩定小朋友情緒?

靜觀也有助穩定小朋友情緒?

資料來源: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李坤璇博士(PsyD)

近來,不少人都學習靜觀管理情緒,清晰思維,但原來靜觀也能協助我們穩定小朋友的情緒。靜觀又名正念,是揉合了東方哲學和西方科學的一個概念。靜觀其實是指有意識不加批判地將我們的專注力放在此時此刻。我們知道這一刻那個焦點是放在哪裡,我們不會去思考那件事的對與錯,我們只是做觀察和描述。但我們可以如何藉著靜觀穩定小朋友的情緒呢?

最很重要的一環是先停下來,這是需要我們恆常地練習,而透過靜觀的練習,我們會知道用甚麼方法可以令自己或小朋友能很有效地停下來。因為很多時小朋友會聽到媽媽大叫,他就會停下來。但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或沒有人在他身邊提點他的時候,究竟他可以用甚麼方法停下來?這個就是靜觀時我們能練習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。

第二步就是觀察,我們要用一個怎樣的心態去觀察呢?就是用一個不加批判的心態去觀察。當小朋友有情緒時,我們通常會看到他情緒爆發,然後我們有時候心中會有一些思想或批判性的說話會說出來。如果我們用一個不批判的心態去描述這一個想法,然後我們也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,我們才可以透過小朋友的行為看到他的真正需要。

第三步就是用語言描述你當下的感覺或現在當下發生的事情,因為當你使用言語的時候,就會令你的情緒中心點平靜下來。

很記得有一次是兩兄弟吵架,後來其中一個伸了腳,開始惹怒另一個,然後就開始慢慢生氣。他們會踢對方,起初是輕力踢,後來就大力地踢回去。其實當你看到這種情形時,你會覺得很生氣。

首先不要喝止,因為當你喝止時就定性了某個人不對,你定性了之後其中一個會更加生氣,最惡劣就可能是兩個一起生氣,然後會說:「其實我們只是玩玩而已,你這麼認真幹甚麼呢?」所以自己先冷靜下來,再輕描淡寫地問他們:「現在發生甚麼事了?」他們有時可能回答你,這已經是不錯了。如果回答不到,他還在生氣時,你就幫他們分開,也未嘗不可的。

 

分類
家長園地

面對小朋友不誠實的行為時該怎麼處理?

面對小朋友不誠實的行為時該怎麼處理?

資料來源: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

小朋友每次做功課,都訛稱自己肚痛、要上洗手間或想睡覺,千萬種謊言與藉口。重視品格培養的家長自然會感到嬲怒,因為他們對子女不誠實的行為都是零容忍的。但為甚麼孩子總是逃避做功課?為甚麼他們又要以謊言去掩飾呢?

小朋友逃避做功課,很多時不是他們不願意做,而是做不到。小朋友都會希望自己又乖巧又聰明,但當他們發現自己做不到功課,便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。他無法接受,便會以說謊來掩飾和逃避。一般而言,智力正常但有學習障礙的小朋友,他們的學業表現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在其他方面,他們一樣可以表現出色。而且不論他們智力水平高低,只要使用對的方法,加上適量訓練,他們亦能建立相應能力。

但人為甚麼會說謊呢?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處於不安的環境時,便會啟動防衛機制保護自己。而說謊便是其中一種以逃避方式來應對危機的表現。如果家長希望幫到子女,便要讓他勇於說真話,這樣家長才能理解子女真正不明白的地方。

如何令子女勇於說真說話?你要讓子女知道,即使他不夠聰明,你依然會這麼愛她,以他為喜樂,對他有耐性,並且會一起想辦法協助他解決困難,從而建立他的安全感,讓他安心透露內心的不明白與困難。但相反,若其經驗令他認為因他不夠聰明,會引來媽媽對他發脾氣及埋怨,他便不敢說真話,甚至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用大人一看便能拆穿的謊言保護自己。

這時候孩子不但無法保護自己,更會惹來更大的麻煩,因為媽媽會更生氣,便會主動認錯,又會承諾不再說謊。惟事實上,他功課的困難並未解決,形成造成惡性循環。因此,我們鼓勵家長學習接納子女的不足,令子女對你有信心,覺得安全,自然對你敞開心扉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學習靜觀有助重新認識孩子優點?

學習靜觀有助重新認識孩子優點?

資料來源: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

家長們平時遇到小朋友各種不同的行為問題,都感到很困擾。例如叫他做功課,他又不做;叫他吃飯,他又坐在那裡玩。當小朋友出現很多不合作的時間時,家長就很生氣,可能用一些責備的方式或懲罰的方式去對待小朋友。在很困擾的時候,小朋友也更加不合作,因為他覺得父母很煩,只有一些負面的評價,他的行為就變得日益不合作與不聽話。在靜觀的練習裡,可以幫助父母學習細心地留意此時此刻發生的事,不帶任何的批判感受一下,然後試試用心地跟孩子連繫,留意有沒有一些好的特點。

在靜觀教養的小組裡,我們讓家長們透過靜觀進食,透過五官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觸覺和嗅覺去感受。例如一粒提子乾,這一刻放進嘴巴裡,感受一下它的質感是怎樣的?它有甚麼變化呢?原來經我們細心的觀察,就會發現原來提子乾是這麽甜的,慢慢放入嘴巴裡面會慢慢融化。

我們就把這種心態轉換去跟孩子的相處裡,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裡,除了他的不合作、發脾氣或鬧情緒外,細心地觀察一下他,去觀察他有沒有其他爸媽是留意不到的東西。在靜觀教養小組裡有媽媽就分享,她留意到除了對兒子不聽她説話時感到生氣外,有些時候很願意去幫她拿一些很重的物件或食物,她覺得兒子是疼愛自己的。

甚至乎有些媽媽會提及兒子平常對聲音可能有些敏感,不過新年搶生菜環節,他很努力地搶生菜回來給媽媽,因為他很想媽媽健康平安。媽媽感受到孩子是很疼愛自己的,媽媽從而在日常生活中,留意多點孩子有甚麼做得好的或者合作的時間。例如當你叫了十次叫他不做功課 ,他有一次願意做功課或者有一次願意默書,媽媽都會很欣賞地告訴孩子:「你今天真是很用心,媽媽很欣賞你。」久而久之,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可以做好,而媽媽也不是那麼煩人,也不是只看重我不好的地方,她懂得欣賞我好的地方,他亦會慢慢改善其行為。

我們在臨床裡都看到親子互動關係中,當父母能夠感受到日常生活細微的地方,孩子有甚麼是願意付出?願意去愛惜父母?或者他有甚麼細微的行為做得好的時候,其實很能幫助兩個人的互動和親子關係,而小朋友自己也感受正面一點,他們的信心也會好一點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?

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?

資料來源: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

父母可能會擔心對孩子表達過多的愛,會造成溺愛,因而不懂如何對孩子表達愛。一般而言,中國人較為內斂,對愛的表現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。尤其當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,但往往變成另一種態度。

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,然後再重聚,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?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  ,一邊打一邊説:「我剛剛見不到你,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。我很擔心你,見不到你怎麽辦呀?」

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,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。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去表達愛,就是在我小時候爸爸叫了一杯飲料,因為當時錢不多,當叫完一杯熱飲後就問侍應多拿一個杯子。在我面前不停把飲料倒來倒去,想盡快把飲料弄涼,讓小朋友喝的時候不會燙傷嘴巴,而且可以快點喝得到,但我發現如果當小朋友問父母的時候或我問過很多學生的父母,他們都是會答:「這樣會快點變涼。」

家長在回應小朋友時應該表達最深的層次,就是因為我愛你,我不愛你我怎麽會做這事情呢?難道我為旁邊那個做?為旁邊的小朋友做嗎?所以其實我們在生活上很多事情可以表達愛,但有一種事一定要記住,如果你害怕造成溺愛,一定要切記以下兩點。

第一點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事,應該要讓他做,你不應該爭著做。第二點就是小朋友犯錯,我們要指正他。在指正的過程中,盡量用到溫柔而堅定,需要嚴肅的時候要嚴肅。但要提醒小朋友記著要説上解決方法,而不是只說NO,只說不對。這樣的話,小朋友是不會進步的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?

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

資料來源:註冊營養學家(公共衛生)(英國)吳珮瑜

很多小朋友有一些皮膚乾燥,甚至有濕疹問題。家長也會很努力幫助小朋友,尋找適合他們使用的保濕品或護膚品。其實除了外用的護膚品,我們也要留意小朋友的飲食,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多喝水,喝水要喝多少才足夠呢?

原來我們身體對水分的需求,其實深受天氣影響,例如天氣乾燥就需要多些水分、有小朋友的活動量及他流了多少汗。食物裡的水分也影響了他們對水的需求,如果小朋友在大概3至4個小時裡有一次小便,而小便是淺黃色的,也沒有明顯的尿味,大便也不會很硬,不會排便很辛苦,通常都代表水分足夠。

而2至5歲的幼兒一天,大概就需要4至5杯流質,當然是以水分為主是最好的。另外不飽和脂肪酸,例如奧米加3對維持細胞膜完整很重要,它可以阻隔了一些有害的物質,使皮膚比較濕潤及有彈性。如果有皮膚敏感或濕疹等問題,奧米加3脂肪酸更加可以幫助舒緩一些過激的免疫反應。

另外我們要避免一些食物,例如糖果、餅乾及白麵包這些精製的食物,多選擇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,例如糙米及全麥麵包,這些對控制敏感情況很重要。當然還有抗氧化物質,包括常見的維他命A、C及E,其實這些在不同顏色的蔬菜、水果或果仁中也會有維他命A、C及E,它亦是一些很好的抗氧化來源。

總結來說,要有健康的皮膚,除了要有足夠的水分,每個星期應該食兩次脂肪含量高的魚,例如三文魚或黃花魚,也可以用原味的果仁、水果等等,來代替一些餅乾、糖果作為小食,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是比較理想的。

順帶一提,如果小朋友咀嚼能力還未發展良好,有機會進食果仁時怕他噎到,所以我們要找一些例如松子仁,這些比較小的果仁,也是一些可取的選擇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

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

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,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。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,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。

第一個遊戲叫做「蓋棉胎」,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。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。另外,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。那玩法是怎樣呢?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,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,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,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,例如發出這張紙卡,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,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。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,就要鬥快拍下去。如果是較慢的玩家,就要取走所有卡,並收到自己處,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。

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,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,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,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,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。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,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,解釋和作一句句子。然後到家長,家長可能就用圓形,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,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。

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,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,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,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,隨意地放在桌上,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,然後就把字卡反轉。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,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,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,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,還有讀出來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打鬧抑或獎賞?

打鬧抑或獎賞?

資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羅偉柏博士 

很多家長對於督促子女讀書都感到很頭痛,如果他們自動自覺就好了。對於提升子女的學習動機,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到,用一些賞懲的方法,究竟藤條還是薯條會比較有效呢?

其實我相信現今的家長都會明白,打鬧都不是一些很有效的方法,因為會傷害到小朋友的身體和自專心,這是不是代表用獎品就比較有效呢?例如「如果你讀完書之後,就可以有一包薯條」,但這一種方法亦暗藏危機。

首先這些獎品往往要不斷加碼才會有效,其次就是當沒有獎品的時候,小朋友是絕對不會自動自覺讀書的。其實除了用薯條和藤條這兩個方法之外,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呢?

在這裡我想介紹三個法寶給大家,就是「能力感」、「自主感」和「關係感」。能力感是甚麼呢?這就是令到小朋友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新的事物及應付挑戰 ,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,即是一些不是太難或太易的學習材料或功課給他做。例如來到圖書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,就不要選擇一本太多生字的書,起碼小朋友應該會懂得七至八成字的書就對了。除此之外,也要給多些正面及有助他發展的回饋給他們,多點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,還有跟他們一起腦力激盪(brainstorm)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第二就是自主感。其實有時小朋友有很高的能力感,但是他感到被壓迫的時候都不會自動自覺地學習,家長有甚麼可以做,提升小朋友的自主感呢?你可以讓他們做多些決定,他們讀書的時候我們從旁鼓勵;在小朋友需要幫忙的時候,我們才提出我們的想法和意見,亦不要給過多的指示他們或不適當地用賞懲,因為這些都會抺去他們的自主感。

第三,就是關係感。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被愛和被關懷的需要,而當小朋友感覺到被愛和被關懷的時候,就會與父母產生一種信任。當你再叫他讀書的時候,他都會特別上心,家長如何可以增強與小朋友的關係感呢?平時就要多點聆聽他們的說話,表達你的同理心,亦要用溫暖的態度跟他們相處。最重要就是無條件的愛,無論他們的成績是好與壞,我們都是義無反顧地愛他們。

如果下次督促小朋友讀書而他又不肯時,我們就可以從這三個方向:自主感、能力感和關係感出發。停一停、想一想,我如何可以滿足小朋友這三方面的需要呢?當這三方面的需要被滿足時,小朋友就會自自然然,自動自覺地學習成長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小朋友做功課慢有甚麼原因?

資料來源:許龍傑醫生 

無論對小朋友或家長而言,做功課都是最大的問題,不是平日做功課,就算是暑假作業,很多家長都覺得很頭痛。家長經常和小朋友鬥法,於是令大家的關係變差,其實做功課慢這回事究竟成因是甚麼呢?其實做功課慢是有三種主要原因。

第一,過度活躍。小朋友經常跑來跑去,在家裡爬上爬下,由洗手間跑到廚房又跑到房間,跑來跑去,永遠都不會停止,像個摩托一樣走來走去。那麼你想一想如果要他做功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,你給他一張桌子及椅子,他永遠都坐不久。當他真的可以安定坐下來,他就會不停擺來擺去,身體不停擺動,就像屁股刺到一樣。

因為要開始做功課,一拿起筆便說要到洗手間,去完小便又說要大便,之後又說肚子餓要吃東西,永遠都有藉口要離開椅子。一坐下來直到可以安定做功課,往往需要1至2個小時,這個便稱為過度活躍。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做功課一定慢,不過並不是做得慢,而是較慢才能安定下來。

年紀較大的例如中學生,又或是高小生,他們不一定會跑來跑去,但他們很多時候會抖腿,不停地抖,抖得整張桌子都在動。又例如轉筆,不停地轉、轉來轉去。你不要小看這些抖腿、轉筆及擺動身體的動作,其實這些都是過度活躍的症狀。

第二,專注力弱。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或許可以坐定,但他看著你就像一朵雲

做白日夢,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,拿著鉛筆又看著功課,就只是看著,永遠都不能吸收第一條題目。於是他們或可以坐定,但會一直停留在第一條題目,永遠都是在做第一條,然後電話聲響會去看一下,門鐘響又會看一下,永遠都不能專心。

有一些家長向我們投訴,如果是過度活躍的小朋友,在首1個小時便要走來走去;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在首個小時都在做夢,要到第2個小時才能繼續做下去,而且會做得很慢。

第三,讀寫能力弱。大家或許已聽過讀寫障礙,讀寫障礙是一些較嚴重的個案,但有些小朋友不算是讀寫障礙,但他的讀寫能力很弱,讀寫能力是包括中文、英文及數學,包括了讀和寫,他唸下去好像很困難,不知為何同一個詞語,很簡單而已,永遠都不能記進腦裡。寫字永遠都是反過來的,左右會反過來,就像一面鏡子,還有一些會上下倒轉。

這類型的小朋友是可以坐定,吩咐他們坐下便會坐定,也會很專注,但是他們會怎麼樣呢?他們會坐著做功課,但做得滿頭大汗。不過做完以後,每一條題目都是錯的,每樣都記不下來又不懂,這就可能是讀寫問題,引致做功課慢。

剛剛說過三個原因,究竟是哪一種呢?當然有些小朋友三種都有,但如果家長能留意一下,不要只責罵小朋友。當他做得慢的時候,先留意小朋友是三種之中的哪一種。如果知道他屬於哪種原因,那時候我們要對症下藥便能事半功倍了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吹一吹冷氣就病 如何可以增強小朋友免疫力?

資料來源:資深營養師吳耀芬 

很多小朋友及家長在夏天時,也會有些戶外活動,隨後會感到很熱,於是就想進入商場享受冷氣。在這個時候一個打噴嚏,小朋友很容易就患上感冒傷風。家長應如何去處理這種問題呢?我們可以分為兩部份,第一部份就是如何護理他們,另一部分是飲食方面,增強小朋友的抵抗力。

首先,在進入商場前,我們不應在太熱的時候立即進入。當有很多汗的時候,需要抹乾汗水。其實汗水會帶走我們身上的熱,所以在抹汗過程中,就可以令汗液更容易揮發,亦可以帶走我們身上一部分的熱力。當身體涼快一點,我們才走進商場會更加好。

另外,要隨時準備一件外套。大人都一樣 需要有披肩,披肩會相對好一點。另一方面,小朋友衣服濕透了,我們都應預備多一件衣服可以替換,讓衣服不會濕漉漉地黏著背部使他著涼。其實現時的汗巾都很長,可以放在背上,拿出汗巾抹汗後,衣服都能保持乾爽。

在飲食方面,我們可以注意小朋友有沒有一個均衡的飲食。但要謹記小朋友必有偏食情況,因為他們還小,同時想獨立自主會有很多意見。但是當我們堅持

每樣食物都給他們繼續嘗試,今天不吃,改天再繼續嘗試,他可能會嘗試吃,吃多了並習慣後就不會出現偏食的情況。可能嘗試的那一次,只是剛放進口就覺得想吐出來都不要緊,因為他已經嘗試過味道。但大家都可以有不屈不撓的精神繼續嘗試。

除了我們要小朋友吃飯,我都會建議加一些小米來煲飯,因為小米有很多種不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,可以增強抵抗力,尤其擁有豐富的維他命B雜,也有鈣質和鐵質。另外,也要緊記吃所有的蔬菜水果,不只要顧著讀書上學,卻忘記吃水果。而維他命C都會幫助,我們增加抵抗力。

當然還有肉類,但其實份量不用太多,過多反而會增加,肝臟和腎臟的負擔,那要多少份量才足夠呢?譬如 2至3歲小朋友,大約食一個半廣東麻雀大小的份量已經足夠,不用吃整塊豬扒那麼大塊的份量才算是足夠。每天一至兩杯奶,也是很好的「超級食物」,因為奶本身集合多種營養素,我們稱為全能食物。

有這樣東西就能幫助小朋友建立基礎,而我們亦不需要進食補充劑。因為補充劑 難免不會知道是否過量,尤其是現時很多人流行吃魚油丸,其實魚油丸本身份量是可能過多,血便容易薄了。

另外一個問題是來源 不知從何而來的魚,可能有污染的危機。如果能吃新鮮的魚就比較好,紅衫魚都有很多的(Omega-3)脂肪酸在內。

最後可以煲一些湯水,這個湯水是我自己小朋友都會喝的,喝後抵抗力較好,不會經常在上學後帶病回家,也不會經常不能上學,就是「合桃腰果栗子湯」。我會買二両合桃、二両腰果 、半磅栗子加些粟米紅蘿蔔,放或不放瘦肉也可以。因為已有很甜的味道,這個湯其實一家大小都能喝,就算是嬰兒一歲以上也可以喝,就能增強抵抗力而不容易生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