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家長園地

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?

父母如何向小朋友表達愛?

資料來源: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

父母可能會擔心對孩子表達過多的愛,會造成溺愛,因而不懂如何對孩子表達愛。一般而言,中國人較為內斂,對愛的表現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。尤其當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,但往往變成另一種態度。

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,然後再重聚,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?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  ,一邊打一邊説:「我剛剛見不到你,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。我很擔心你,見不到你怎麽辦呀?」

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,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。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去表達愛,就是在我小時候爸爸叫了一杯飲料,因為當時錢不多,當叫完一杯熱飲後就問侍應多拿一個杯子。在我面前不停把飲料倒來倒去,想盡快把飲料弄涼,讓小朋友喝的時候不會燙傷嘴巴,而且可以快點喝得到,但我發現如果當小朋友問父母的時候或我問過很多學生的父母,他們都是會答:「這樣會快點變涼。」

家長在回應小朋友時應該表達最深的層次,就是因為我愛你,我不愛你我怎麽會做這事情呢?難道我為旁邊那個做?為旁邊的小朋友做嗎?所以其實我們在生活上很多事情可以表達愛,但有一種事一定要記住,如果你害怕造成溺愛,一定要切記以下兩點。

第一點小朋友可以做到的事,應該要讓他做,你不應該爭著做。第二點就是小朋友犯錯,我們要指正他。在指正的過程中,盡量用到溫柔而堅定,需要嚴肅的時候要嚴肅。但要提醒小朋友記著要説上解決方法,而不是只說NO,只說不對。這樣的話,小朋友是不會進步的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?

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

資料來源:註冊營養學家(公共衛生)(英國)吳珮瑜

很多小朋友有一些皮膚乾燥,甚至有濕疹問題。家長也會很努力幫助小朋友,尋找適合他們使用的保濕品或護膚品。其實除了外用的護膚品,我們也要留意小朋友的飲食,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多喝水,喝水要喝多少才足夠呢?

原來我們身體對水分的需求,其實深受天氣影響,例如天氣乾燥就需要多些水分、有小朋友的活動量及他流了多少汗。食物裡的水分也影響了他們對水的需求,如果小朋友在大概3至4個小時裡有一次小便,而小便是淺黃色的,也沒有明顯的尿味,大便也不會很硬,不會排便很辛苦,通常都代表水分足夠。

而2至5歲的幼兒一天,大概就需要4至5杯流質,當然是以水分為主是最好的。另外不飽和脂肪酸,例如奧米加3對維持細胞膜完整很重要,它可以阻隔了一些有害的物質,使皮膚比較濕潤及有彈性。如果有皮膚敏感或濕疹等問題,奧米加3脂肪酸更加可以幫助舒緩一些過激的免疫反應。

另外我們要避免一些食物,例如糖果、餅乾及白麵包這些精製的食物,多選擇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,例如糙米及全麥麵包,這些對控制敏感情況很重要。當然還有抗氧化物質,包括常見的維他命A、C及E,其實這些在不同顏色的蔬菜、水果或果仁中也會有維他命A、C及E,它亦是一些很好的抗氧化來源。

總結來說,要有健康的皮膚,除了要有足夠的水分,每個星期應該食兩次脂肪含量高的魚,例如三文魚或黃花魚,也可以用原味的果仁、水果等等,來代替一些餅乾、糖果作為小食,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是比較理想的。

順帶一提,如果小朋友咀嚼能力還未發展良好,有機會進食果仁時怕他噎到,所以我們要找一些例如松子仁,這些比較小的果仁,也是一些可取的選擇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

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

資料來源: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

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,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。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,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。

第一個遊戲叫做「蓋棉胎」,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。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。另外,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。那玩法是怎樣呢?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,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,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,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,例如發出這張紙卡,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,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。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,就要鬥快拍下去。如果是較慢的玩家,就要取走所有卡,並收到自己處,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。

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,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,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,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,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。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,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,解釋和作一句句子。然後到家長,家長可能就用圓形,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,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。

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,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,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,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,隨意地放在桌上,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,然後就把字卡反轉。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,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,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,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,還有讀出來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打鬧抑或獎賞?

打鬧抑或獎賞?

資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羅偉柏博士 

很多家長對於督促子女讀書都感到很頭痛,如果他們自動自覺就好了。對於提升子女的學習動機,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到,用一些賞懲的方法,究竟藤條還是薯條會比較有效呢?

其實我相信現今的家長都會明白,打鬧都不是一些很有效的方法,因為會傷害到小朋友的身體和自專心,這是不是代表用獎品就比較有效呢?例如「如果你讀完書之後,就可以有一包薯條」,但這一種方法亦暗藏危機。

首先這些獎品往往要不斷加碼才會有效,其次就是當沒有獎品的時候,小朋友是絕對不會自動自覺讀書的。其實除了用薯條和藤條這兩個方法之外,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呢?

在這裡我想介紹三個法寶給大家,就是「能力感」、「自主感」和「關係感」。能力感是甚麼呢?這就是令到小朋友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新的事物及應付挑戰 ,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,即是一些不是太難或太易的學習材料或功課給他做。例如來到圖書館選擇一本書的時候,就不要選擇一本太多生字的書,起碼小朋友應該會懂得七至八成字的書就對了。除此之外,也要給多些正面及有助他發展的回饋給他們,多點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,還有跟他們一起腦力激盪(brainstorm)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第二就是自主感。其實有時小朋友有很高的能力感,但是他感到被壓迫的時候都不會自動自覺地學習,家長有甚麼可以做,提升小朋友的自主感呢?你可以讓他們做多些決定,他們讀書的時候我們從旁鼓勵;在小朋友需要幫忙的時候,我們才提出我們的想法和意見,亦不要給過多的指示他們或不適當地用賞懲,因為這些都會抺去他們的自主感。

第三,就是關係感。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被愛和被關懷的需要,而當小朋友感覺到被愛和被關懷的時候,就會與父母產生一種信任。當你再叫他讀書的時候,他都會特別上心,家長如何可以增強與小朋友的關係感呢?平時就要多點聆聽他們的說話,表達你的同理心,亦要用溫暖的態度跟他們相處。最重要就是無條件的愛,無論他們的成績是好與壞,我們都是義無反顧地愛他們。

如果下次督促小朋友讀書而他又不肯時,我們就可以從這三個方向:自主感、能力感和關係感出發。停一停、想一想,我如何可以滿足小朋友這三方面的需要呢?當這三方面的需要被滿足時,小朋友就會自自然然,自動自覺地學習成長。